如意适合放在卧室吗?
1,什么是“如意图” 如意图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装饰图案,也是人们最熟悉、最喜欢的吉祥图案之一。《后汉书·礼仪志》中说:“正月一日,造五辛盘(即五种辛辣蔬菜做成的拼盘),调和五味。五月五日,塑造紫色雌雄鸡象,名曰“辟邪”。七月七日,作“喜蜘蛛”或“喜蛛”(一种蜘蛛)。八月十五日,“迎紫姑”(传说中一个姓花的女子,能预测吉凶,人称“花姑”。民间旧俗中秋节之夜,有祭祀月亮的习俗。在江苏苏州等地,俗称“祭月光婆婆”,北京则有“祭月”的风俗。)……皆先祀而后乐。九月九日,佩茱萸,食蓬饵,饮菊花酒,令人长寿。十二月八日,祭祀“腊八神”。 这里提到的“如意图”,应该是指“迎紫姑”这一项里的描述——“是夕,禁中具酒果、彩缎酬献,闻院中悉列灯烛,焚散香,内中奏乐,为紫姑上寿……” 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知道,每逢节日,皇宫中都会准备酒菜与各色礼品,并点燃蜡烛与香,同时奏乐,来迎接一位叫做“紫姑”的神明。至于这个“紫姑”究竟是谁,却无人能知了。不过,虽然“紫姑”是一位女神,但民间风俗中,迎请的却是这位女子的形态。所以,在明代屠本畯所著的《茗谭》一书中就有记载道:“吴中腊月,有‘送灶’之节。是夜,前宿之酒未醒,家妇早持杯箸,立俟堂下。少顷,‘灶老爷’驾临。其形黑瘦短小如病鬼。女拜男不拜,非惟男女不同席,亦不共奠。此风至今犹在。”
2,为什么会有“如意图” 这当然是因为古人相信万物有灵,而且这些灵体总是试图影响人们的生活与行为。比如《楚辞·离骚》中就写道:“余既滋兰之九畹兮,又树蕙之百亩。畦留夷而肇种兮,园莽抽条。”王逸注:“言己见善恶分明,故能滋兰,树蕙而已。今见道德之行,如滋兰树蕙也;言行有道,如留夷抽条,无风自广。”这即是说,屈原认为自己的诗歌具有像香草一样吸引人的魅力。
中国自古就有“天人感应”“天人合一”的说法。如果自然界某个物质出现了变异或者异常的现象,那么很有可能就被认为是有其灵异之处的。比如,在明代田汝成所著的《西湖游览志余•卷二十》中就有记载:“宋仁宗诞圣之时,赤雀满口,五色炫耀。时方盛夏,天降瑞雪。……盖仁宗以赤心辅佐朝廷,功德广大,故天地以瑞雪报之。” 基于这样的观念,人们就在自己居所周围种植花草树木,希望它们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——这种习俗被称为“添年龄”,并且延续到现在。 而在房屋内外,人们也会挂上各种各样的画来趋吉避凶——这就是“如意图”的由来。